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户外杂谈 > 正文

见怪不怪?书包都是老人在背

类别:户外杂谈 日期:2018-9-2 3:33:24 人气: 来源:

  测试你前世死因在小区狭窄且趋于满员的电梯里,有位老妇人旁若无人地拿着手帕拚命给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子擦着汗,嘴里还叨叨着:“你看你,老出汗,可怜的宝宝”,她的明显驼的背上还背着孩子的双肩书包——鼓囊囊,沉甸甸的,老妇人的背就显得更驼了。出了电梯,一位直白的老男人对着老伴叨叨道:“现在的孩子,真是的!自己的书包都让老人背。”并感慨万千般把头摇得像拨浪小鼓。

  傍晚时分,狭长的铁文化公园内,附近一所中学的一位学生正健步走着,赤手空拳,脚步轻盈而飘逸,看上去,这女孩子似乎心情倍儿的爽——劳累了一天,快节奏、紧张地学习的身心,此时在清幽与花香的公园里,可以放飞一回好心情,什么都可以不去想它,没有任何负担,只需尽情受用一下穿行在幽雅中的美好感觉。而这时候的老爷子——她的爷爷或姥爷正屁颠儿紧随其后,微驼着的背上同样背着鼓囊囊、沉甸甸的双肩书包——这书包虽然重点、沉点,可想着孙女一天读书的辛劳,这一点沉与重算得了什么?她是我孙女,我高兴,我乐意。

  这鼓囊囊、沉甸甸的书包,在孩子看来,也许是个负担,成了包袱——整日的如影随形,紧跟自己,形影不离,虽已然成了习惯,却也够沉重的,有时也感到够烦的;而在老人看来,感觉却大不一样,这老爷子、老奶奶背着它,就像背着孩子的希望,背着一份责任,当然,更多的是心疼孩子——孩子还小,细皮嫩肉的,哪经得起,而自己苦点累点算得了什么?反正自己老了,无所事事,闲着也是闲着,能为孩子分担点就尽量分担,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舒适的条件,再怎样也别累着了孩子,毕竟也就这么个“宝贝疙瘩”。反正自己也吃苦受累习惯了——原本就是吃苦受累的命。

  老人家真可谓“保姆”的角色充当得心甘情愿,无怨无悔。而这宝贝疙瘩受用起“小”“小公主”的待遇,自然也是心安理得,理所当然,且大胆、放心地让大把年纪,背有些驼的爷爷、奶奶背上他们本该自己背的沉甸甸的书包,充分享受着这的福利,而没意识到或根本不在乎人的视觉观感如何。难怪乎“书包总是老人背着”,成了人们见惯不怪的普遍现象。当然,这上下学替孩子背个书包也不算什么——时间、程都短,直线距离大不了上百、几百米,几分钟、十几分钟(小学、初中本着就近入学原则),只不过算是“象征性”地帮忙而已,且也是三国故事中的所谓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”,它没有、勉为其难,更不存在“”——所谓意识形态上的“”,反倒是多少折射出血浓于水的爷孙之情。

  老人家替孩子背书包,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,只顺着这个思,透过这一现象的背后,看到当今社会、家庭在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感触与思考。我们看多了不少的家长,为了自己孩子的所谓“好”,而无原则地一味牵就、顺着孩子的意,从小就惯养着。现时代,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的多了去了,有些家长往往不以为意,任其“泛滥”,让孩子任性玩到满意为止,即便等到自己看不下去,想着应该一下,可只要孩子给你急——有些孩子人小脾气倒不小,常规的就是跺脚、大呼小叫,甚至耍赖、耍泼,家长也就“心肠太软”,拿孩子没办法,最终也只有,缴械投降的份了。

  情景一:在厦门一著名景区内,漫长的凤凰木树荫下,父亲推着婴儿车,车内宝贝目不转睛看着固定好的手机里播放的小游戏,父亲还不时俯下身说着什么,到后来,父亲想试着撤走手机,宝贝哇地哭了起来,惊动了一旁专注于手机的母亲,她不耐烦地说道:“你干嘛呢?宝贝好好地看着,你管他干嘛?”“他都看了快半个钟头了!”“你管他看多久,他爱看就让他看呗,不吵就行!”说完,继续她的“低头族”模式,丈夫无奈地摇摇头,一边推着车一边接着俯下身做着幼儿的“思想工作”。

  情景二:街面文具店,门口的一对引起行人的注意,一个约八岁的男孩蹲在门口不肯走,一旁的妈妈不耐烦地喊道:“到底走不走?”“妈妈,我不要钢笔,我要水笔!”男孩不依不饶地吵着。“钢笔不好吗?我们以前读书都是用的钢笔。”妈妈正准备牵着他走时,突然,“砰”地一声,男孩拿着手里的饮料瓶用力往地上摔,饮料喷出一地,男孩还嫌不够,再用力踩踏饮料瓶。妈妈顿时呆住了,街道过的行人不少被惊到,不时地回望这一对。

  情景三:有一小吃店铺,生意还不错,吃客有六七成多,在店内显眼的上,一小男孩正凝神看着平板游戏,孩子的父亲、小吃店的老板,忙中偷闲过来凑着热闹,孩子看就看呗,还嫌不自在、不过瘾,兴奋至极索性爬上饭桌,沾着油腻及粉尘的小脚丫踩在桌面上,顺势蹲跪着,继续津津有味地瞧着,那可是客人就餐的地方呀,一旁的父亲却还真不把孩子这种“不雅”行为当一回事,像没事人似的照常盯着平板屏幕。看来孩子黑着脚爬上饭桌,显然不是二三回了,大人只知顾着生意,而根本无意识地去教育、引导孩子,厘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,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,或者认为孩子还是小小屁孩,能懂什么而由其任性,自流,而大可不顾为客人提供舒适、干净的用餐,顾及客人的愉悦观感。

  有些家庭,孩子小小的年纪就被老人,乃至父母百般宠着、溺着——惯就了孩子的坏脾性,惯就了孩子的唯我独“尊”。缺乏大人的孩子——即便孩子做错了事,大人舍不得或根本没想着给予,孩子小小年纪就没了规矩,没了观,任性而妄为。这些没教养、顽皮妄为的孩子,嫌在家里闹腾不够、不过瘾,还闹腾到外面,去丢人显眼——在公共场所,毫无、旁若无人地肆意“”,如见诸的顽皮孩故意在电梯内撒尿等,所谓“熊孩子”就是这样练就而成。

  对待这些“熊孩子”的态度,自然是人见人“恨”,真想象不出这些孩子会这么地“熊”——怎么会做出这样“离谱”的事?让人觉得不可思议,怎么就这么着人?面对熊孩的所作所为,有人往往会直接、不留情面地公开,有时会让现场的熊孩家长极度尴尬,陷入千夫所指之窘境,情何以堪?本能地反应,意识到问题的“严重性”,一面怪着孩子让自己丢尽脸面,一面赶紧地替熊孩赔理道歉、擦;有时却也让个别家长有些崩溃,以致失去地当场发飙;而有的则碍于面子、碍于身份,会为此神理论地鬼辩一番,表达类似于“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,如果换作你家的孩子,你又如何?”的奇葩言论,堵得你是一愣一愣的,大脑一时缺氧反应不过来,嘴巴久久张着却哑语。

  当然,这个神问法也实际,还挺接地气的,“如果换作自家的孩子犯傻、犯浑、犯“熊”,你又将如何?”确实,如果真是自家的孩子,你还能如此腰杆挺直、理直气壮吗?平心而论,换作是自家的孩子,有些家长确实还“真下不了手”。那些家有特别淘气的“熊孩子”,不少家长常会拿他们没办法,特别地操心,整日提心吊胆,生怕孩子动辄惹事生非,给自己生活添堵、添乱。所以,有少数不够“自信”的家长,遇到或听到有孩子干啥“熊”事,第一时间内心深处会暗暗嘀咕:“幸好,不是我的孩子”,好似庆幸逃过一劫。而现在谈到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则褒义多多,不少家长的“羡慕嫉妒恨”是溢于言表——眼睛里充满着渴望与期许,多么希望自己亲生的孩子也能像“别人家的孩子”那样,懂事而聪明,“学霸”兼全才。(文/淡定705)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武汉旅游-武汉旅游,武汉景点,武汉旅游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